公告版位
像孩子一樣,永遠相信希望,相信夢想。

目前分類:體驗建築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31701  

這是棟存有滿滿懷舊記憶的咖啡館。
走進這個空間,每個角落,每個物件都在訴說屬於過往的精彩故事。

星巴克費時半年找尋合適建築,終於在基隆尋得具有50年歷史的建築物,並耗費數個月設計,期望保留建物原貌,同時融入50年代咖啡館的元素,佇立在基隆主要幹道上,讓這棟獨樹一格的建築成為許多基隆在地人注意的標的物。

031702  

基隆義14迴味門市,是一棟三層樓的75坪建築(共約107席次),整棟咖啡館不斷呈現復古沙發座椅、傢俱、燈飾的擺設,加上音樂的流動,引領顧客進入時間迴廊。在外觀設計上,建築物呈現文藝復興風格,保存老時代工藝美學的壁雕、壁柱,及利用鍛造手法打造波浪花檯,房子側面屋頂更勾勒出有如官帽般的曲線,象徵仕紳的尊貴感。

031703  

1樓空間,以懷舊年代為題,吧檯、天花板及壁面以線板分割,並加入古色的造型八角窗框,營造早期典雅穩重情調;走上2樓空間,紅色的鐵扶手、造型欄杆、石砌矮隔屏、洗石子地板,忠實呈現房子50年前的場景,以及從基隆港口回收的貨物木箱,訴說著老房子及在地的點滴故事;3樓空間,則以基隆歷史為主軸,連結基隆老攝影師的舊照片作品,巨幅的壁畫中串連基隆碼頭、基隆火車站前景,以及舊時的故事與咖啡風情,讓在地人細細回味專屬於這個城市的舊時光。

服務地址: 基隆市義一路14號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岩石縫隙滴落的水滴。洞窟的潮濕空氣。

密閉的書庫。帶著塵埃的光。

黎明時分,開始凍結的湖泊。

勾勒出柔美曲線的遺髮。

古老褪色的,質地卻依然柔滑的天鵝絨。」*1

這是一段來自於小川洋子小說《凍結的香氣》裡的文字,很符合SANAA這家事務所的意象。

詩與空間都不可觸摸,但創作者把它們凝結成足以感受的存在。

SANAA是由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所經營的事務所,去年拿下了有建築界諾貝爾獎美譽的普立茲獎。上禮拜曾介紹過他們的《大倉山集合住宅》,這禮拜則想請大家來看一看尺度比集合住宅小很多的私人住宅《梅林之家》。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是繼Zaha Hadid拿到建築大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女性建築師。她的工作室SANNA是與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共同於1987年成立,名字取妹島和世的姓Sejima字「SA」,和西澤立衛的姓Nishizawa字「NAA」一起合起來的。

 

妹島和世難得的地方在於她不是專門建築系出身,也沒有喝過洋墨水。妹島畢業之後就直接到伊東豐雄的建築事務所工作,幸運地在建築大師下修練六年之後,便自己出來創立事務所。

(Via)

不過一開始相當辛苦,只接的到比較小型的建案,所以決定在1987年開始和西澤立衛合作接案。兩人齊力成績越做越好,直到2004年,《金澤21世紀美術館》在峻工前一個月就獲得當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讓他們一夕間備受注目,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日本建築師雙人組!

《金澤21世紀美術館》位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一年有超過150萬驚人的造訪人次!從天空俯瞰,呈現出完美的圓形,這是美術館少有的建築特色。這個正圓形的基地面積直徑有112.5公尺,建築師特地不區別前後方,也沒有主要入口的設計,這是建築師希望大家能從多方面來看美術館,而特別規劃的。

(Via)

妹島和世曾經說過:「我覺得建築本身不自然,是一件違反大自然的事。」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美館---輕觸大地:格蘭‧穆卡特建築展

展期 :2011/03/19 - 2011/06/12 

地點:地下樓D區

 

200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格蘭‧穆卡特在當代建築師中,以重視生態、細部工法、人本思想獨樹一格。自1960年開業以來一直維持一人工作的形式,且堅持以手工繪圖。穆卡特主張建築本身要能和大自然對話,強調生態的永續發展。

 

本展透過穆卡特的手繪稿、建築模型、照片、動畫、紀錄片、文字敘述等媒介,介紹穆卡特的建築特色及工作理念。本展展出重點為其私人住宅建案,包括鮑伊德藝術中心、辛普森-李住宅、瑪麗‧肖特住宅及麥格尼住宅等。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日本Ishaya的西瓜巴士站.

 

0411_n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綠色帷幕與藍色科技

  GREEN FAÇADE & BLUE TECHNOLOGY

近年來,永續發展這個議題,不僅是國際潮流,廣受各國重視,也是政府極為重視的一環,興建生態、環保、健康、省能源的綠建築即是在這方面最重要策略之一。 政府推動綠建築法制化之政策,於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一日起實施建築技術規則綠建築專章,其對綠建築的有關技術規則與以法制化,綠建築產業的市場機制及環境逐漸形成。

然而,由於建築工程日趨複雜,建築的專業分工已成為一種無法避免的趨勢,在這種“專業分工化”的洪流中,強調高度工業化的金屬帷幕牆似乎已經成為今日鋼骨大樓外牆設計的主流。

但是傳統式的大開窗帷幕牆常被視為 ”能源殺手”, 如何將大開窗的帷幕牆設計成生態、環保、健康、省能源的綠建築, 成為當今許多建築師思考探索的重點. 而藍色科技則為綠色建築帷幕牆提供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所謂“藍色科技”,其所強調的就是讓高透明度的外牆,依然能兼顧室內環境舒適與低空調耗能的技術。在設計概念上,藍色科技是以『把外牆當成室內外之間 “動態的濾網”的觀念取代了傳統上把外牆當成是“靜態的屏障”的思維模式』,在實際運作上,使外牆系統藉著自然通風或與空調設備之間的整合,發揮高度的節能效果,於是,有了“複式帷幕”系統的出現。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帷幕牆簡介
郭炳宏
品贊有限公司總經理 、美國南加大建築碩士

首先,必須先了解「什麼是帷幕牆?」根據建築技術規則所示,帷幕牆是:『構架構造建築物的外牆,除承載本身重量及其所受的地震、風力外,不再承載或傳導其它載重之牆壁。』
一般提起帷幕牆,總讓人聯想到玻璃帷幕牆,而玻璃帷幕牆也正是一般人對帷幕牆較刻板的印象。其實,帷幕牆純粹是一種構造的形式,與使用材料沒有直接關係,所以它的材料可以是石材、金屬版、磁磚,也可以是玻璃等其它建材,而各種不同的組合也也帶給建築師在設計上更充分的創意空間。

帷幕牆的發展源流
帷幕牆所以和高層建築有密不可分關係,原因在於帷幕牆是絕對強調骨架結構,其靜載重只有樑、柱等骨架承受,外牆本身是不承重的。
十九世紀初期,由於新的建築材料和結構技術的引進和改良,鋼製品逐漸應用於建築。十九世紀末葉的鋼筋水泥,由於材料之經濟使用和絕佳之可塑性,更奠定骨架結構的使用,於是,外牆不再是一個支承構造物的結構體,外牆開口比例得以自由;而由於玻璃工業的進步,使得開窗尺寸得以增加。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引用自ecofans - 夜晚的光池-Städel Museum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淡水鑽石級綠建築 10月啟用

北縣府在淡水老街警眷宿舍原址興建的「淡水藝術工坊」,是北縣第1座公共藝術造型的綠建築,被稱為「最綠的建築」新地標,目前大樓已完工,近期驗收後,將配合10月的淡水國際藝術節啟用。

淡水藝術工坊上周縣府公共工程優良獎考評獲最高分85分,可望代表北縣參與公共工程金質獎評選。

城鄉局代理局長陳耀東說,淡水老街(中正路)串聯捷運站,許多遊客常在中段的馬偕三角公園折返,錯過尾段昔日小漁港、榕堤的美景與人文風情,縣府推出「淡水藝術大街」的計畫,融合文化、古蹟、藝術、生態與景觀,已獲得過2009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畫設計類金質獎,其中淡水藝術工坊是最後一期工程。

城鄉局都市設計科長陳智仁說,淡水藝術工作坊獲得「鑽石級」綠建築認證,建築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成為日夜兼美的老街建築藝術新風貌。

他說,工程去年6月動工,聘請設計「北投圖書館」的九典建築事務所郭英釗建築師,除將舊警眷宿舍的黑瓦裝置在室內,活化舊有建材留存歷史意義,並與新建築對話,且地上4層、地下1層的建築體尊重環境,適當退縮,讓門前觀潮廣場的遊客可看見山景。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座符合9項指標綠建築 2010-01-02 工商時報 【本報訊】  台北市居民最常見到的綠建築(green building),應該就是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至於綠色「廠辦」的最佳典範之一,則以台達南部科學園區的工廠最著名。  台達位於台北市的總部蓋得早,由於來不及適用綠建築的條件,但為了至少能達到「綠屋頂」的要求,就在屋頂設立生態池,不僅有隔熱效果、減少冷氣等使用量,也是員工紓解壓力的世外桃源。  2003年,當台達計畫興建南科廠房時,鄭崇華剛好接觸泰國的綠建築,因此決定在台灣興建第一座綠建築廠辦,可以開放所有人參觀,作為教育、示範的基地。「有成功模式給人家看,大家就會相信。」他說。  鄭崇華表示,世界上建築物的能源用量,約佔總使用能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也是相同,建築物的壽命高達幾十年,對於日後的能源使用影響久遠。基於珍惜地球的寶貴資源,期許台達新建的廠辦都是綠建築。  台達南科廠是內政部綠建築編號第100號的建築物,也就是在之前,已經有99座建築物以綠建築物的型態設計。這顯示台灣企業對於綠建築的潮流發展已有共識,只不過9項指標不見得都能達成,台達南科廠是第一座9項指標全部達成的綠建築。  台達南科廠符合綠建築9項指標:  .綠化量  走進台達南科廠區,目光所及盡是大量種植的草磚、生態池及草地,跟一般的科技廠截然不同。台達廠辦標榜一座結合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綠建築暨教育實驗場所。  .生物多樣性  廠區內有400多株的大小喬木及3,000多株的灌木,全都是台灣原生樹種與誘鳥、誘蝶植物,由生態密林和生態水池組成的綠色生態中庭,創造了一片提供野鳥昆蟲棲息的原生植物密林和生物多樣化綠地。預計每年可提供1萬多隻鳥類與120萬隻昆蟲的食物來源。  .日常節能  這棟建物從窗戶設計開始,便計算日照型態以及採用阻隔紅外線的玻璃,讓辦公室不需開太多的空調。  員工平常的習慣也會影響到節能的成果,例如:彈性照明的開關,讓坐在窗邊的人可以選擇不開燈;樓梯就設在大門一進來最顯眼的地方,能讓人自然的選擇走樓梯,這不只是節能,還可以健身。  節能目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最好的紀錄是用電量只有一般建築的6.7%,鄭崇華因此給同仁的目標是,開始要省一半電,然後再一半、再一半、再一半。  .二氧化碳減量  人們一打開大門,透過空氣浮力塔,氣流進入室內時,冷空氣留在室內,熱空氣會上升到上層,由頂樓的空氣浮力塔排出,即可隨時維持空氣的清新。  比起一般冷氣最強勁的無塵室,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約600ppm,南科廠只有530ppm,比室外的200~300ppm高出不多,讓員工有更好的工作環境,也避免室內因過高的二氧化碳讓人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做事。  .室內環境  「綠建材」,係指在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  綠建築興建成本可能貴一些,但是可以讓住戶更健康。美國有份調查指出,高品質的辦公環境可以提升員工18%的工作品質。「員工生病減少,請假就會減少,這就是賺到了。」鄭崇華笑著說。  當我們推開南科廠大門走進大廳後,身處沒有冷氣的辦公室,卻絲毫不覺得燠熱;滿室的綠色植栽和自然採光,減少一些職場給人的嚴肅氣息。安靜、涼爽與自然的風流,就是本建物給人的第一印象。  .基地保水  透過雨水回收系統,每年可回收4,100噸的水量,用在澆灌、馬桶、生態池上,一年約省下3個月的用水量。  .水資源  主要是指用水效率化,包括省水水龍頭、馬桶等省水裝置。  .污水垃圾減量  省水馬桶、資源回收等,皆有助於污水垃圾減量。  .廢棄物減量  在建材方面的廢棄物減量有兩大方面,一是在興建的時候儘量使用「再生建材」,讓資源能生生不息地循環使用。而一旦日後建物拆毀時,也是如此處理,如此將可以減少營建廢棄物的1成。(摘自本書第4章)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哥本哈根會議/〈獨家〉哥本哈根都市更新 納入生態建築
2009-12-09 11:58:04 TVBS 楊樺
 
 
 
哥本哈根會議/〈獨家〉哥本哈根都市更新 納入生態建築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因為舉辦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而成為全球焦點。事實上丹麥近年來在節能減碳上,已成為國際上的標竿。在哥本哈根就有一個百年社區,在都市更新時,以生態為考量,而成為生態社區,大量用太陽能板光電系統,來供應社區照明和用水,是政府民間共同推動環保生態生活一個成功的例子,請看記者楊樺和蕭應強來自哥本哈根的報導。

TVBS記者楊樺:「這裡是哥本哈根的西橋區,這附近都是,120年歷史的平民公寓,但是在都市更新的時候,想到一些生態工法,同時運用一些太陽能板,讓這裡成為生態的示範社區。」

走進社區裡,完全看不出,百年前,這裡是勞工的平民住宅,直到90年代中期,將生態建築,納入都市更新的考量。

丹麥SBS都市更新公司負責人克力斯坦森:「年輕朋友想到,為何不試著用些開放的生態和太陽能板,去減少能源的消耗,同時減少資源的浪費。」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面目】建築師的承擔與挑戰

法鼓山工程的建築設計,最初由陳柏森建築師主持,日後由於我們內部的因素,諸如遷建工程委員會、僧團和護法居士的各種聲音、意見,讓工程設計圖改了又改、修了再修。兩三年後,陳建築師打退堂鼓了。這對我們是一大震撼!不過,歲時流轉之間,我們也漸漸成立了自己的工務所,第一位加入的是劉明山菩薩,其次是蕭世斌菩薩,然後是陳洽由總工程師。在陳總工程師進來以後,我們的工務部也就比較穩定了。

 在陳柏森建築師之後,由張國洋、陳俊宏兩位建築師承接了法鼓山的設計案。這兩位建築師人很好,他們肯接下這個任務我非常感激,其他建築師並不願意接的。因為我們的工程就像是一張已經作畫的紙,要後來的人接手總是辛苦。在這兩位建築師到位之後,我們也邀請了好幾位資深的工程顧問來協助我們,經常不斷地開會討論。

633238231124843750大殿.jpg   
不過,在建築的觀念、造型和空間配置上,這兩位建築師的想法與原來陳建築師的規畫頗有出入。陳建築師原始的構想我是認同的。比如說,建築物的斜屋頂是我要求的。現在的建築物大多是蓋平屋頂,蓋斜屋頂必須增加建築材料,工程也複雜些。我堅持蓋斜屋頂,主要是功能及美觀上的考量。如斜屋頂可防熱,可用來收集雨水;斜屋頂下方可埋設管線、遮掩機房和水塔等突出物,另具有美化的功能。

可是我不懂工程,看不懂平面圖,對施工圖的理解力也有限,常常只能聽工程人員解說或者看建築模型圖,從建築物的外型來要求房子的功能、通道和動線等,比如樓梯的寬度、功能、人多時的疏散法等,針對這些問題與建築師討論。在幾位工程顧問之中,幫助我們最多的是陳邁建築師。陳邁建築師是由陳柏森建築師接引介紹,他們兩位都是我們經常請益的對象,日後則有姚仁喜建築師也加入我們的工程顧問團隊。 

---本文摘自<< 法鼓山故事 >>---

 

 

633238231249531250祈願觀音殿全景.jpg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新的建築美學---SUNTORY美術館

隈研吾

1961年在東京丸之內開館的SUNTORY美術館,在1975年移轉到赤土反見附,終於在2007年3月30日搬入Midtown內的新館,承繼開館45年以來「發覺生活中之美」的基本理念,結合新的活動方針「與美結合、從美開始」,新的展覽會、紀念品商店與咖啡館在這棟全新設計的建築中孕育與誕生。



負責設計這座新館的建築家正是享譽國際的隈研吾,隈研吾善用素材使其展現驚異的空間感在日本已自成一派,這次的SUNTORY美術館同樣也讓人驚豔。隈研吾利用俐落的縱格子將柔和的光源溢注在整個美術館的開放空間裡,創造出「都市之中的生活空間」。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新的建築美學--金澤21世紀美術館*SANAA(轉載)

和風味濃厚的傳統木造建築是日本給人最深刻的印象,而日本的現代建築設計無論在技術或風格上的純熟度也都是有目共睹,許多建築師更在國際建築界佔有一席之地,21世紀以來,散置於各地的精采建築作品紛紛完工,就像一場華麗又繽紛的競演,也將日本現代建築推向世界舞台頂端。



2004年10月落成的「金澤21世紀美術館」就位在兼六園旁邊,為這個擁有加賀百萬石輝煌歷史的金澤名城,帶來當代藝術的豐厚洗禮。這座呈現白色扁圓形、透明玻璃圍繞的美術館,除去傳統美術館建築的沉重與包袱,改以與市街融為一體、四方皆有出入口的生活交流空間,明亮的採光透過「光庭」流動在各個角落,讓每個進入這個美術館的人能心情愉悅且輕鬆地與館內藝術產生共鳴。


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設計者是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組成的設計團「SANAA」,如同美術館的名稱,「21世紀」所代表的意義就是要與「20世紀」區隔,在數位傳播迅速普及的「21世紀」,人們可以透過網路快速得到訊息,SANAA考慮到21世紀的美術館存在價值與目的,將金澤21世紀美術館轉化成連接數位傳播趨勢的媒介,順著圓形建築迴旋的走道能讓市民自由從街上的任一角度免費進入美術館,在散步的途中進來坐坐、感受空間藝術,這種無障礙的溝通模式,打破了傳統美術館因巨大封閉的建築體所產生的隔閡。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新的建築美學--青森縣立美術館*青木淳(轉載)

2006年夏天開館的青森縣立美術館位於青森市郊,這件潔白無瑕的2層樓現代建築作品,無論是在夏日新綠或冬季的銀白世界中都能夠吸引目光的投注。



美術館收藏的作品多為青森縣出身的藝術家所創作,例如當代藝術的奈良美智、畫鹹蛋超人出名的成田亨、版畫的棟方志功等作品,皆充滿自我風格主義,另外也大量收集與青森縣相關的創作。常設展區挑高4層樓的ALEKO Hall象徵美術館的精神,展示著三幅高9公尺的巨大舞台背景布幕,建築師特別為此規劃出這高達19公尺的空間,一走入便可感受大幅藝術的震撼。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新的建築美學--21_21 Design Sight*安藤忠雄(轉載)


座落於東京六本木新興區域Midtown西北角的這座地上一層樓,地下一層樓的清水泥建築物,是由當代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以及服裝設計大師三宅一生共同創作。


延續三宅一生享譽國際使用「一塊布」的日本和服美學意識,以一塊鐵板如折紙般折下作為屋頂,百分之八十的空間埋在地底下,主張不破壞周邊自然景觀,與大自然共存共生的理念。跳脫安藤忠雄一貫的清水模,看似簡單的鐵板設計,在工程上卻是以82片鐵板鎔接而成,考量到鐵板熱漲冷縮的特性,屋頂與建築物連結之處並無固定封死,讓鐵板能夠自由地伸縮移動。這樣的嘗試考驗著日本建築工程的極限,動用精密的構造解析技術嚴密的計算,堪稱日本建築精工雕琢超越極限之作。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新的建築美學---仙台媒體中心*伊東豐雄(轉載)

仙台市中夏天綠意盎然,秋日紅葉櫸樹夾道的定禪寺通上,矗立一座完全以玻璃帷幕覆蓋的現代建築,由知名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所設計的仙台媒體中心,於2001年隆重開館。

以美術和影像文化活動為出發點,結合了藝廊、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等各項功能,仙台媒體中心免費提供人們自由使用各種最先進的設施,無論仙台市民、外國人,甚至是身心障礙者都能夠突破語言文化的隔閡,參與活動或收集各種情報。

走入仙台媒體中心,完全開放性的1樓,進駐了販售各種與當代設計藝術相關的美術館商店,還有提供休憩的咖啡廳。2樓有各種當期的報章雜誌可供自由閱讀,3~4樓則是仙台市民圖書館,而5樓以上便是各種多媒體服務。

擅長運用金屬和玻璃帷幕等現代建築元素展現設計概念的建築師伊東豐雄將整棟建築量體以13根主要鋼骨結構作為柱體支撐,並利用較細的白色鋼骨形成網狀結構包覆在其外,就連電梯、空調設備通通收在圓椎管狀網之內。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設計日本,創新的建築美學--國立新美術館*黑川紀章

2007年1月21日開幕的國立新美術館,結合六本木Hills內的森美術館、Midtown內的Suntory美術館,「六本木藝術金三角」於焉形成,三家重點美術館分足鼎立。另外,加上2121 Design sight的設計相關策展,以及Midtown內的Design Hub的設計人才資訊樞紐的匯集,大大增添了六本木在東京人心目中的藝術文化地位。



由鼎鼎大名的黑川紀章所設計的國立新美術館,有著由一片片玻璃所組合成有如波浪般的外牆,除了可以將紫外線完全隔絕之外,更完美詮釋了與周邊森林共生共存的意象。

白天透過玻璃灑進室內的陽光,讓美術館省照明經費,室內超挑高的空間搭配灰色清水模的高塔設計,隨著光線的游移遞嬗出不同層次的光影表情,整間美術館彷彿有著自己的生命般地在呼吸。更延攬了有法國廚神之稱的Paul Bocuse在半空中的圓形高塔上開設餐廳,美食與藝術的結合,增添了國立新美術館的話題性。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車位相對於房價,供需的因素更大,縱使不是黃金地段,人口密集的話,車位行情一樣飆高。世界各國產業結構或許不同,但偷車賊這無本勾當,在大多數的國家中都普遍存在,日益與盛。如果家裡要有庭園附車位,在台灣來說,非得要有一間透天的才行,現在大樓的地下停車場,縱使有專人看管,但總不如時刻都透過窗戶看到愛車有安全感。
 
 
這是個顛覆思維的方式,結合了立體車場與住宅的設計,換句話說,每一層樓都有自己的停車場,而且就在陽台。 


 
很難想像住在7樓會有一個庭院車位,隨時看的到車,如果刻意忘掉所在的樓層加上一些想像力,那麼,這樣的豪宅景色,也能出現在自己家中。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