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愛自然。與綠建築相遇在臺北
 

文/何儀琳 攝影/吳金石

全球氣候異常狀況越來越頻繁,城市綠化、節能減碳已經成為當前重要的議題,

充滿水泥叢林的都會區也可見綠意逐漸蔓延,在臺北城裡,可以發現這些改變,就在我們的身邊。

臺北101 爭取世界最高綠建築

隨著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腳步愈來愈近,臺北也彷彿披上了新衣,從路邊的植栽到整片立體牆面、甚至上了屋頂,綠意在城市裡四處擴散,不但柔和了臺北忙碌生硬的形象,也減緩人類破壞地球的速度。

在這片綠色環保的風潮中,講究節能、回收概念的綠建築,已逐漸受到國內外重視。向來為臺北市地標的臺北101,在這股風潮之下,也將投入6千萬元經費,爭取國際標準「領先能源與環境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認證,希望讓臺北101變身為世界最高的綠建築,除了實際對保護地球做出貢獻外,預計1年還可以節省2千萬元的能源費用。

 

 

LEED認證 綠建築的金字招牌

通過考試取得LEED AP(LEED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資格的綠建築專業顧問羅琦瑩表示,LEED認證是由美國綠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設立的綠建築評分認證系統,用來評估建築物的環保程度,目前已成為國際通用的綠建築認證標準,目前美國政府已規定新建的聯邦建築物皆須取得LEED-NC認證,並規定所有海外新建的外交使館亦須取得LEED認證,所以未來遷移至內湖的美國在臺協會也需遵循此標準。

這套認證標準是自願性的評估系統,由業主主動提出申請,先進行專案註冊,待改善工程完成後,自行填寫制式評分表格,再送交美國綠建築協會進行技術審核。根據建物的建造方式與用途的不同,目前分為新建築(LEED-NC, New Construction)、既有建築(LEED- EB, Existing Building)、商業內裝(LEED-CI, Commercial Interiors)、結構體(LEED-CS, Core & Shell Development)、學校(LEED-School)、商店設計(LEED-Retail)、醫療設施(LEED-Healthcare)、住宅(LEED-Home)、社區開發(LEED-ND,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等共9大類,再依評分結果分為合格(Certified)、銀級(Silver)、金級(Gold)及白金級(Platinum)共4級,而臺北101申請的即為「既有建築」類的認證標準。

負責統籌此次申請的臺北101大樓物管部協理楊文琪表示,臺北101從大樓施工之初就很注重環保,許多基礎建設都具綠色概念,如雙層隔熱玻璃帷幕牆、垃圾運送及減量系統、回收雨水作為灌溉之用、採雙層運轉方式讓電梯使用更有效率等,申請認證是更進一步延伸綠色環保概念。

 

但為了要申請LEED認證,臺北101必須與現有企業租戶一一溝通,改善硬體設備,從室內照明改用較省電的T5燈管、降低燈光高度以增加照明亮度、機房設置人工操控的照明開關、設置省水馬桶、甚至需要調查所有辦公室人員的通勤方式等,鉅細靡遺地將所有空氣、能源、用水的狀況數據化,規模十分龐大。由於臺北101的總樓層多,只要每支燈管省一點電力、每個馬桶省一些水量,總量的影響就很大。

綠建築圖書館 提升內在沒有負擔

在全球提倡環保的風潮中,國內也有一套綠建築九大指標評估方式--EEWH系統。臺北市許多公共建築也以符合綠建築標準為原則,其中又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的北投圖書館、石牌圖書館及即將興建的青年公園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最具指標意義。

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在房舍周圍輔以優美的綠化景觀,屋頂採用輕質覆土植栽綠化,不但可以隔絕屋頂熱源,也可成為都市中動植物的棲所。此外,外牆也設置多孔性的生態綠化牆,讓鳥類、蝴蝶、昆蟲等生物有棲息之地。

石牌圖書館則是現代化的鋼骨結構空間,以三面採光的大片窗戶與挑高設計,引進自然光與自然風,將閱讀區配置於窗邊,並將手動照明燈設於閱讀桌上,白晝採光良好時,閱讀區的讀者可以完全不需要開燈。此外,建築南面的每個樓層都裝設了太陽能光電板,一方面遮陽,一方面可提供電力,屋頂上的特殊造型除了可以遮陽之外,更設有雨水收集系統,用以灌溉9樓的屋頂花園等,整體空間十分舒適。

而日前開始動工的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則以太陽能光電板為屋頂,輔以木棧道、木格柵等設計,讓建築融入基地原本的生態環境中,減少人類活動的影響,未來將成為一座無館員駐館服務的智慧型圖書館,提供讀者24小時快速、便利的借還書服務。

 

室內綠牆 水泥叢林間綻放綠意

綠化的風潮國內外皆然,以立體植栽「綠牆」裝置聞名的法國藝術家派屈克‧布朗克(Patrick Blanc),在2007年為國家音樂廳完成了他生平第1座「室內」綠牆,在這座名為「綠色交響詩」的綠牆上,種植了臺灣常見的50多種植栽,搭配獨特的直立式花園專利系統,讓植物不需土壤即可在網架上生長,成為美麗的立體牆面。2009年12月初,派屈克再度應邀來臺,為國家戲劇院製作2面名為「蘭花圓舞曲」的綠牆,充分展現臺灣原生蘭活潑的生命力以及育種蘭花的努力成果。

除此之外,新光三越信義店A4館1樓的立體植生牆,及社教館、錦西街、太原路後火車站等地,也都紛紛採用花草綠化景觀;其他如劍潭里民活動中心、信義國中、信義區公所等建築更採綠屋頂的設計,以輕質覆土工法種植花草,兼收綠化與隔熱效果。

為了促進城市綠化景觀,臺北市政府規定開放空間及空地、公有建築物及學校、一定面積以上的建築基地等三類建築基地,必須進行綠化設計,尤其還需有30%~65%以上比例的綠覆率(指綠覆面與法定空地之百分比),才能依法核發建築使用執照,北市府建築管理處也會定期或不定期前往檢查,讓城市綠化落實到建築上。

而細心的民眾或許發現,行經建造工地的圍籬時,可以看到一排排綠色植物點綴在圍籬上,為冰冷的圍籬注入活力。因為根據規定,建築中的工地安全圍籬須以彩繪、帆布、貼紙或設置綠化植栽等方式綠美化,若圍籬位於寬度10公尺以上的道路或鄰近公園、綠地等地,更至少要有二分之一以上的面積需要採用密植植物的方式進行綠化,讓大家行走在周遭時,也能產生欣欣向榮的愉悅感。

「綠圍籬」的概念將原本冷冰冰、塵土飛揚的工地圍籬,轉成一片片美麗的綠景觀,可以想見在此綠化風潮下,整座臺北城將成為一座美麗花園,居住其中也將更舒服愜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