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是繼Zaha Hadid拿到建築大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的女性建築師。她的工作室SANNA是與西澤立衛(Ryue Nishizawa)共同於1987年成立,名字取妹島和世的姓Sejima字「SA」,和西澤立衛的姓Nishizawa字「NAA」一起合起來的。

 

妹島和世難得的地方在於她不是專門建築系出身,也沒有喝過洋墨水。妹島畢業之後就直接到伊東豐雄的建築事務所工作,幸運地在建築大師下修練六年之後,便自己出來創立事務所。

(Via)

不過一開始相當辛苦,只接的到比較小型的建案,所以決定在1987年開始和西澤立衛合作接案。兩人齊力成績越做越好,直到2004年,《金澤21世紀美術館》在峻工前一個月就獲得當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金獅獎,讓他們一夕間備受注目,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日本建築師雙人組!

《金澤21世紀美術館》位於日本石川縣金澤市,一年有超過150萬驚人的造訪人次!從天空俯瞰,呈現出完美的圓形,這是美術館少有的建築特色。這個正圓形的基地面積直徑有112.5公尺,建築師特地不區別前後方,也沒有主要入口的設計,這是建築師希望大家能從多方面來看美術館,而特別規劃的。

(Via)

妹島和世曾經說過:「我覺得建築本身不自然,是一件違反大自然的事。」

所以她的作品相當重視與環境因素的融合,「穿透感」、「流動又簡潔」、「自然天成」,這些都是我們認識妹島作品風格的關鍵字。她所設計的建築物彷彿去掉了人工味道,讓人錯覺這建築物本身就是從這片土地自行生長的感覺。而《金澤21世紀美術館》正是體現她創作理念的最佳範例。

(Via)

有別於一般的美術館分棟或是分層展覽的概念,《金澤21世紀美術館》是一個綜合空間,彼此之間有強烈的關聯性。此外,美術館亦注重「人與環境」的價值,不論是訪客,學者,美術館館員,其活動範圍都必須被詳細考量。

(Via)

因此建築師提出一個海島型的概念,也就是利用圓型將不同的展區集中在內部,最外圍並非實牆,而是透明的玻璃落地窗,加上四周的綠色草坪,讓《金澤21世紀美術館》猶如透明飄浮的大圓島一般,從外面能一目了然內部的活動情形,這也符合了妹島和世「穿透感」的設計主張。

(Via)

《金澤21世紀美術館》不高,有地下一層和地上兩層,在圓形基地的空間中,除了展區之外,還有圖書館、教室和兒童空間。特別的是展區並沒有集中在中心或外部,而是錯落的分散在基地裡,並有上下的差別。高處的展室能有玻璃天窗的自然採光,低處的展室則有外圍玻璃牆的採光,白天時,整個博物館的日照都非常平均。

(Via)

(Via)

▲展區的規劃錯落分散在裡頭,讓參觀者可以不同方向入館內,並且在不同的時空內與展覽作品上演一場意外相遇的驚喜。這樣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美術館中,人因建築物而與展品、空間而有所隔閡。

(Via)

《金澤21世紀美術館》一共有6間收藏品室,特別展覽室則有8間。美術館另依金澤市市政府的需求,規劃了面積相當大,達1458平方公尺的市民畫廊,位於美術館地下一樓,定期展出金澤市市民的繪畫、書法、攝影等相關藝術作品。

(Via)

(Via)

▲《金澤21世紀美術館》中有幾個值得一題的展室與作品,詮釋了空間就是藝術的一部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藝術家林德羅·厄利什(Leandro Erlich)的作品《泳池》(The Swimming Pool),其利用美術館的天窗加上一層水,並加上假的泳池扶手,從上看恍若真的游泳池,但遊客亦能在底下的展室走動,上下觀看,造成了特殊的趣味和效果。

而《金澤21世紀美術館》的內部看不到其他建築物常有的承力的柱子。這是建築師的巧思,他們將其化為無數根細到極致的柱子,將所有的承力分割並發散到平面中去,讓這棟建築宛如羽毛般的輕盈。

(Via)

《金澤21世紀美術館》採用透明玻璃的圓形設計,讓建築物多了份多向性與開放性,人、建築物、街道頓時融合一體,圓形帶來了身心靈的自由,在這裡我們能輕鬆自在地欣賞藝術品。

(Via)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金獅獎的讚辭如此說道:「這個方案展示了我們可以把公共建築定義為高質量的凝縮和暝想的普通空間」不論你喜不喜歡,《金澤21世紀美術館》確實有著劃時代的代表性。


 

【編輯:黃聖雯/來源:Wiki、SANN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