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住宅房價創下歷史新高,台北市豪宅每建坪均價超過100萬元,讓人覺得高不可攀。
不僅如此,國際油價目前每桶已在100美元大關附近徘徊,加上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產生的連鎖效應、嚴重的通貨膨脹等因素,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一般民眾望屋興嘆,食衣住行商品皆漲,唯獨薪水未增,因此對市場懷有濃厚的悲觀心態,房地產買氣因而變淡!
雖然台灣走了4年的高房價,但整體經濟並未大幅成長,短期內住宅價格的成長空間確實有限。不過,10月17日,國華人壽大樓近900坪的土地,得標價換算成土地價格,平均每坪高達600萬元,改變了台灣土地交易史上的新紀錄,也正式點燃台灣商用不動產的多頭行情。
過去4年豪宅上演的高價追逐戰,如今顯然已轉移成商用不動產的搶購遊戲,外資法人、私募基金、國內外壽險公司成為主要買家。「投多、賺多,下好就離手」,過去3、4年,大舉介入台灣不良債權市場的外商資產管理公司,目前皆已獲利離場,在這一波上漲行情中也都順利取得貸款,大家眼中的不良資產似乎又成為銀行積極放貸的對象了,銀行似乎也已經「忘了我是誰」,不良資產只不過換家銀行借貸罷了!
之所以如此,因為決定台灣核心產業的「商用不動產市場」正如火如荼的改寫勢力版圖。外資投入台灣商用不動產的資金,已經由100億追加至1,000億,不斷湧入的資金,已經不輸股票市場。再加上台灣本土壽險資金也不落人後,搶先購入整棟辦公大樓以及廠辦大樓,投資收益率因此從2006年的4.5%直接摜破4%,卡位2008年兩岸關係轉變的意味濃厚。